ENVIRONMENTAL KNOWLEDGE
沙塵暴是一種危害極大的災害。產生沙塵的地表物質以粉塵為主,它是由于本地或附近塵沙被風吹起造成的,而不是來自遠處的天然沙漠和戈壁。沙塵暴的出現有2個條件,一是有大風,氣候干旱;二是地面有裸露的沙原。如果地面植被好,即便有大風也不會起沙起塵。因此,沙塵暴是可以防治的。
我國北方不合理的人為活動,造成了大面積植被的破壞,加劇了土地沙化不斷擴展,這就為揚沙浮塵天氣提供了豐富的沙源。研究表明,在林帶高度20~25倍范圍內,風速比空曠地降低10%~15%,當植被覆蓋率達到70%時,近地表風速能降低62.8%,輸沙量減少75%以上。因此,加大“三北”防護林建設和提高西北地區的森林覆蓋率是當前防治沙塵暴的最佳選擇。首先是積極防護,重點放在生態脆弱帶的潛在沙化土地防護上,恢復、增加和保護林草植被。其次是綜合治理,包括防護林建設、封沙育林育草、飛播造林種草, 使退化草場得以恢復。最后是適度利用,沙區礦產、旅游、動植物、風能和光能資源極其豐富,應逐步開發利用。尤其是開發利用沙區替代能源——風能和太陽能,可以大大減輕由于過度樵采造成的植被破壞,使沙區植被得以保護和恢復。
近年來,我國土地沙漠化發展最快的地區是西北草原牧區。因而治理沙塵暴,恢復草原植被,要把栽灌木和種草放在首位。發展集約化草原畜牧業,變廣種薄收為精種高產,是解決超載過牧、亂墾草場的關鍵。為了遏制超載過牧,草原上的許多地方推行“草畜平衡責任制”,從長遠來看,這種消極削減牧畜數量以保護草場的做法,終歸是治標之舉,解決草畜矛盾的關鍵是發展集約化草原畜牧業,實現畜牧經濟增長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為了遏制亂墾撂荒這個破壞草原生態的致命頑敵,內蒙古烏蘭察布盟實行“進一、退二、還三”的政策,以期促進生態環境的改觀。